人物
时段
朝代
“赵国珍” 相关资源

總集類
別集類
   重庆府碑记
汉故益州刺史碑(在本/邑)巴郡太守张汭颂德碑(汉灵帝/中平五)
(年立事见合州志/今碑在府学中)白君冢碑(在巴县文/字缺落)禹庙碑记(巴志/云江)
(州县治涂山有禹王/祠及涂后祠有碑铭)丰年碑(在江岸碑谓之义熙碑每/水落而碑出则年丰人争)
(摹打数十年/不能一见)蜀广政十五碑(在东阳/镇市心)周濂溪跋彭应求

诗序碑(在温/泉寺)图经(李宗/谔编)
   黔州碑记
汉故孝廉柳庄敏碑(在州廨内/字迹销讹)唐黔南节度使 赵国珍
德政碑(上元二年立/在州南隔江)重建州衙碑(在州/治)广德元年碑(寰/宇)
(记云开宝四年黔南上言江 (第 27a 页)
吕氏春秋郈成子为/鲁聘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酒酣而送之以璧)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册府元龟 赵国珍
天/宝中为黔府都督本)
  (管经略等使 (第 14a 页)
国珍
有武略习知南方地形在五溪/凡十馀年中原兴师惟黔中封境无虞通鉴黔中)
  (节度使 (第 14a 页)
赵国珍
本牂牁夷也胡三省注赵国珍牂/牁别部充州蛮酋赵君道之裔杨国忠兼剑南节)
  (度以 (第 14a 页)
国珍
有方略授黔中都督护五溪十馀年天/下方乱其所部独宁所谓黔府中丞者即其人欤)
  (中丞是其兼衔耳唐书地 (第 14a 页)
帖内云黔安斗绝入蛮方中颇
有以武功显者天下一统盖百馀年而文士终不竞黔
人秦子明魁梧喜攻伐其自许不肯出 赵国珍
下不可
谓黔中无奇士也子明常以里中儿不能书为病其将
兵于长沙也买石摹刻长沙僧宝月古法帖十卷谋舟
载入 (第 68b 页)
。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故
有望敌散亡。临阵翻动。万全之地。一朝而失。南阳之军。鲁
炅何履光 赵国珍
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宁有
是战。而能必胜哉。臣与国忠固争。终不见纳。陛下因此履
巴山剑阁之 (第 14a 页)
故独行之士。尽职之大夫以比焉。 赵国珍
家道峰之阳。治其小圃。为读书之斋。虚其左为楼。抽其西为轩。有老植当其户。柯叶苍翠晻翳。琴樽日夕乎其下 (第 222L 页)
。翛然听其籁。若有神与之会于境。境与之幻于神。灌之心而归之肺者。 国珍公
卿子。生长富贵。意气伟然。在当世。不知天下有雪霜风露之感。而乃退然如此者。岂不所以哉。先相国忠定公。 …… (第 222L 页)
言之重。尚今不敢忘。俛仰之间。公墓之木将拱。而余亦颐有须矣。每到奎署。裴怀(一作徊)怆悢不忍去。今见 国珍。
尚有典刑。又能独行无闷。不欲藻缋其辞章。冶饰其车马。与庠序诸生相追逐。出国东门四十里。处乎不争之所广 (第 222L 页)
莫之滨。而遂以岁寒命其斋。如将拔俗遗世。果忘而不返。不亦奇哉。人有问余以 国珍
乎。余将曰。 (第 222L 页)
国珍
善绳其先志。以辞一时之荣。而托远大之期者也。 (第 222L 页)
   答权兴之
   答权兴之
   与权兴之
   与权兴之
   与沈眉老(能秀)
   与沈眉老
   答 赵国珍(镇球)
   答 赵国珍
   答 赵国珍
   答 赵国珍
   与 赵国珍
   答 赵国珍
   答 赵国珍
   与 赵国珍
   答 赵国珍
   与 赵国珍
   与 赵国珍
   答 赵国珍
   与闵元履(致福)
   答闵元履
   答闵元履
   答闵元履
   答闵元履
   答闵元 ……   答闵元履
   与闵元履
   答闵元履
   答闵元履
   答闵元履
   答沈子纯(文永)
   答 赵国珍,
沈子纯。
   签论沈子纯正心说
   与 赵国珍,
沈子纯。
   答沈子纯
   与沈子纯
   与沈子纯
   答沈子纯
   答沈子纯
   答沈 ……   祭外舅牧使权公文
   祭宗侄致俊文
   祭子妇沈氏文
   祭闵元履文
   祭权敬之文
   祭 赵国珍

   祭玄甫文
   祭沈子纯文
   祭士默文
   祭沈静而文
   再祭士默文
   祭李
 盖朱子则。(止)有此葛藤也。
朱子亦尝说只是要得心气合一而已。则合一之妙。朱子未尝少看。然但孟子本旨。主气说理。故于集注。终始分别言之。是乃释经之体也。其曰若无此气。则其一时所为。虽未必不出于道义。体有所不充云云。此亦就发用处。分别道与气与体为说。以见其互相资助之义。子约则其所谓无道义则此气便馁云者。非特不知道气配助之妙。又不知气与体之分。直是沕沦含糊。都无向背彼此。朱子所以峻斥而不少饶也。盛谕以发前发后区别析二合一。以定其得失者。虽似精密可喜。于愚昧终未得释然。敢问发前是未发。而发后为已发耶。抑析二为体而合一为用耶。且

子约之析合。虽失地头。不害为得其半而失其半耶。愿于此更下一转语。以开其惑。如何昔年 赵国珍
之起疑。与盛见大略相类。颇费讨论而归一。于今追思。不禁怆悢也。
答沈静而
 丧中倚卓器皿。葬前用素。 (第 131L 页)
恃知照。聊此披露。庶谅微诚也。熙常迩来忧病相仍。蠹鱼活计。亦不能惟意。浩叹。自馀难既。统希神会。
赵国珍(镇球)
情与才地头果相似。合有分别。情属性才属心。情者性之发也。其发之者气。而气即心之灵也。才者心之用也。 …… (第 141H 页)
集注以人之才。固有昏明强弱之不同结之。朱子之意。亦可以见矣。乌可过嫌其离乎性。强以归之于理也耶。
赵国珍
日前惠书。冗扰稽谢。又此辱伻徵复。极赧疏慢。即惟日间穷冱。雅履贞休。区区瞻溯。仆依旧慵散。而属玆岁暮 …… (第 141L 页)
晓乎。周人虽用夏商贡助之制。通作计分。而自为周之制而有彻之名。此亦周之所以监二代而善者欤。不宣。
赵国珍
别后三辱手书。属意良厚。每缘便遽。不能细复意中言。徒有悠悠之思与日俱积。仆之于足下。猥以臭味之不遐。 …… (第 142H 页)
一念之向里。旋即亡失。一日之间。不知其几出入。固无足为相爱者道。秖自感慨而已。千万只冀亢炎加爱。
赵国珍

来谕缕缕。非不赡鬯。但所谓子约析道义与气为二云云。殆明者之失于照勘也。苟其析二则何须乎辨。而惟其合一 …… (第 142L 页)
谕。亦悉雅意。既分就地头。各言体用。则不必如是相泥看。来谕端绪纷纭云云。窃恐思之过也。试更体究。
赵国珍
昨书见谕朱夫子急策疾趍一段语。开警良多。然吾辈既无一节痛下工夫。可据以为田地。只是占便较计。习成閒懒 …… (第 143L 页)
权舆于此。非谓交际之义尽是尔。未知盛意以为如何。区区此言。良非出于一番说过。正泻肝膈。谅之谅之。
赵国珍
中庸十九章第三第四两节。即指制祭祀之礼之事也。第五节践位以下六句。即继志述事之意也。制礼 …… (第 144H 页)
精彩而意味浅短矣。第二节章句下文云云。即指其下二节而为言。禘尝郊社。岂通于上下看耶。更详之如何。
赵国珍
示谕汉昭烈临崩。诏武侯君可自取一语。诚有晓不得说不去处。或谓昭烈此语。欲激动他心。以固其辅汉之计。骤 …… (第 144L 页)
卷欲涕耳。
赵国珍
近看丽史。有宋使至。举国相庆之文。丽朝人文未辟。若不能知贵华贱夷。而尚能如此。此可见尊攘之义。殆秉彝 …… (第 145H 页)
斥大义为虚伪。大言不忌。当下义理姑舍。可谓阴受其功而忘其本。可胜痛心。触感之发。聊为左右诵闻耳。
赵国珍
见询困知记论天命气质一段。愚亦曾见之矣。此老于理气源头。颇能究勘。见处尽卓然。但意思偏于合理气而一之 …… (第 145H 页)
便是已见之昭陵。此老认作自家独得之见。切切较得失于曰一曰二之间。更不体究其忧患后世之至意。惜哉。
赵国珍
鹿门斥整庵人物之生。莫不有此性。亦莫不有此觉 …… (第 145L 页)
见其滞于言句而不究本旨也。日前之枉。偶语及此。匆匆不能毕说。致明者之听莹也。玆更布愚见而求教耳。
赵国珍

微雨解土。春意蔼如。此时气味冲迪。吾辈几年星散。向来入城。隔巷源源。依然昔时之事。而相对苍颜。俱有迟 (第 146H 页)
暮之感矣。区区衰颓弛放。无所实作。惟好善一念。自有泯不得者。顾与 国珍
交好。亦不直亲懿之情耳。令姿睿识。心焉藏之。窃拟以切偲征迈之义。此意固炯炯也。仍念曩以兼山一语举似者 (第 146L 页)
。言虽不足。意非偶然。古人所谓禄隐。此丈实有焉。而毕竟成就如彼卓然。若 国珍
早岁发愿于此事。旋又混迹禄仕。政类此丈。故欲以前哲心事相期勉。而 (第 146L 页)
国珍
过执谦退。殊为之惆怅久之也。吾党运否。元履已矣。今日人物。回首益渺然。 (第 146L 页)
国珍
岂宜自轻耶。望须于酬世应俗之际。常自激仰淬砺。勿之流转。且将经传义理。益懋向晦反约之功。晚年德业之成 (第 146L 页)
。无愧古人。使斯世有赖。如何如何。
赵国珍
心迹之谕。剖示切至。警发良多。但窃详兼山此语。以为虽混迹禄仕。心不为禄仕所累云尔。非谓并与外面捡押而 (第 146L 页)
赵国珍,
沈子纯。
  (第 170H 页)
国珍
曰盖孟子。(止)何尝有混淆之嫌哉。
气质与性。同赋于有生之初。而孟子道性善之际。已自故为掉了物欲横生 …… (第 170H 页)
者虽交致其工。而工夫本领。殊在于变化气质上。愚之前书所云气质犹可该物欲。物欲不可该气质者。职以此也。 国珍
之言曰。物欲是气质作用。气质是物欲根柢。譬如性情之为体用也。若以物欲之生于气质。唤气质为物欲根柢。犹 …… (第 171H 页)
外精密。恐终非传者之旨。而无或近于朱夫子所谓以己意说道理耶。此非区区之创见。所闻乎先兄者如此耳。
赵国珍,
沈子纯。
一雨三月。故老亦云罕觏。不审此时。佥履均佳否。瞻溯耿耿。讲义诸条。有可更商。以签略贡愚见。 …… (第 172L 页)
容别注于程子之书耶。抑朱子大有功于经传。泽流万世。先辈之竭诚于注其书者。亦出于崇德报功之意乎。往年与 国珍
共讲程书也。相与说此事。遂各疏所疑。将以参互相订。裒为一书。虽不可与四方共之。欲藏以为吾辈晚暮寻绎之 (第 174L 页)
资也。巧为疾病挠夺。强及半藁而已之。乃托座下。正其差谬。补其阙漏而续成之。其后十数年间。 国珍
游宦在外之日多。座下与熙常丧忧稠仍。熙常又尝往来省侍于岭海之间。志阑意珊。不复相聚讲讨。如曩日之为。 …… (第 174L 页)
第求助之谕。顾此平生杜蛰。不娴一切世务。愧无以仰塞勤意。曷不以此咨询于如 国珍
经历来者耶。然尝窃覸交际宴谈之间。温厚慈谅之意胜。而欠了刚果分数。以斯为政。无或惠有馀而威不足也欤。 (第 176L 页)
载回。百昌咸熙。噫我㱡㱡。其迹如縻。汉水沄沄。欲溯无因。临风寄哀。公庶有神。呜呼尚飨。
赵国珍

吾衰未老。屡哭朋游。投分白首。将子是谋。嗟我之畸。子又先逝。惟子与我。从母昆弟。可但亲懿。臭味攸 (第 303L 页)
攀。惟有鸣泉淙咽。归云悠扬。于是乎俯仰长嗥而为之记。时丙午白露日也。
游水落小记
庚戌孟秋之既望。约 赵国珍,
闵元履。将游水落之胜。夙朝会于钟岩亭舍午飧。历投松山南同知汉吉家。携其少年之知路者。舍马而徒。比至玉 (第 320H 页)
薄矣。如公之为。岂易得哉。记余尝从 赵国珍。
熟闻公名。及余北游咸山。路掠过公庐。若将与之倾盖。而公以是岁殁矣。有并世不相识之叹。洎与季立游。见其 (第 348H 页)
  

杂说
丙辰六月八日。 赵国珍
来。与余共看程子遗书。到刘元承录。或曰。凡物之生。各随气胜处化。曰何以见。曰如木之生。根既长大。根却 (第 445H 页)
无处去。根却无处去一句。究说不得而罢。后数日。 国珍
录示其所解。云根既长大。根去无定处。便是气胜处化。其看得甚精。然终未犁然于愚见。故更自思量。竟未有会 (第 445H 页)
。夜梦忽悟。以为木盛而根之小者大。则便是小者化而无处去耳。觉来甚分明。翌朝 国珍
适来。遂相与说梦。而犹不自信其有契。次日偶阅粹言。得一段论此。曰木之生。新根既大。旧根化。与余梦中所 …… (第 445H 页)
系文义之细。亦看不出。反不如昏夜睡着之时。如是而尚何以收拾桑榆之功耶。深可惧也。遂书其事以自省。且视 国珍。
要有以警之耳。
书示儿辈 (第 445H 页)
之学。明道许之以内圣外王。然其入头终是由数推理。数明而理透。故气象之浅小。却坐是耳。
余于辛亥冬。与 赵国珍,
闵元履。共读论语。以课程从事。每日赫蹄相报。旬日一会。讨论强半。而 (第 516L 页)
国珍,
元履俱有故先废。余则草草了读。乙卯丙辰年间。与 …… (第 516L 页)

赵国珍
共看朱书节要及二程全书。丁巳年间。与沈子纯共看仪礼。未及卒业。以事故中辍。俄又 (第 517H 页)
国珍
约与共治三礼。余诺而未果。其后虽时取通解遮眼。竟无凑合。不成工夫。故于礼终觉卤莽。每被人疑问。或有不 (第 517H 页)
 时。文靖公长铨部典文衡。门阑闹热。先生晨昏之外。讨室中静僻处。左右简编。漠然若不知外事。韎

韦象译之类罕有识其面者。文靖公甚倚重。每有事。必召与议之。囊箧之助甚多。
戊申先生二十六岁。
七月。子厚曾生。未晬而夭。
己酉先生二十七岁。
拜别定献公钟城赴任之行。
庚戌先生二十八岁。
七月。往游水落道峰诸胜。有游记。
 与姨弟 赵公国珍(镇球)
,闵公元履(致福)偕行。先生雅喜山水之游。侍侧不暇。虽不得恣意远出。近京泉石。殆无遗胜。而不能一一记 (第 568H 页)
载。
秋。往永平。迎拜定献公。
 时定献公自钟城递归。
十一月。子致翼生。(后官止陜川郡守。)
辛亥先生二十九岁。
冬。与 赵公国珍,
闵公元履。共读论语。
 时以课程从事。每日赫蹄相报。旬日一会。讨论强半。而二公俱有故先废。先生则独卒 …… (第 568H 页)
 时李夫人患候沉绵。刀圭不去手。又奉生庭馈奠。而犹循环读经书。日有课程。
乙卯先生三十三岁。
二月。丁本生母夫人李氏忧。
 
守制尽哀。一如前丧。
四月。合葬本生妣于稷山文靖公墓右。
 撰墓志纳圹中。
赵公国珍。
共读朱子书。
 每五日一会。讲讨竟夕。
丙辰先生三十四岁。
(第 569H 页)
赵公国珍。
共读二程全书。
 五日会讲。如读朱书时。
丁巳先生三十五岁。
五月。阕心制。 (第 569H 页)
   尤翁祠版影帧。将向后孙(钦书)载宁任所。路出京师。余至江上迎拜。与韩参判(用龟),徐汝中,鱼士翼(用谦),沈稚教。同坐幕次。
   江西太守 赵国珍(镇球)
来别。拈唐人韵以赠。
   郑承旨(泽孚)(二首)
   正月上辛。 陪享社坛。恭和 圣制。
   ……   与李元履(显绥○八)
   与李懋官(德懋○二)
   与朴山如(南寿○二)
   上金参判(用谦)
   答 赵国珍(镇球)
   答成士执(大中○四)
   答金国器(载琏○二)
   与沈稚教(象奎○三)
   答俞通 ……   送吴士执(允常)游成都序
   送浮屠惠灵师游金刚序
   送柳参判(义养)赴燕序
   赠元孺良(在明)
   赠 赵国珍(镇球)

   送李侍读(存秀)之任江东序
   送徐参判(美修)赴燕序
   送沈大学士(象奎)李侍读(
英风尚不亡。殁后生前鱼水契。紫阳夫子又华阳。(时 上赐祭祭文中。有自朱子后复有朱子之句。)
江西太守 赵国珍(镇球)
来别。拈唐人韵以赠。
屈首縻州尉。非关室眷携。名高今世上。官在大江西。 (第 45L 页)
利不入于心。而但好酒耳。欲趋门屏一拜。而患无以自达。要与周旋。玆令赍书以去。幸勿见滥焉。不备白。
赵国珍(镇球)
日前因医人闻患候颇重。今年京师大疫。人无免者。而念足下气质脆弱。忧虑不释。今承教示。且喜其向苏也。 (第 182L 页)
其藏书之盛者。可谓幸矣。物极而衰理也。不出数百年。有能忧天下之忧者。其必有思吾之言而羡吾之世也。
赵国珍(镇球)

六经。皆载圣人之道。士之学六经者。将欲学圣人之道也。欲学圣人之道。则不能无从事于其说。故说经之学 …… (第 196L 页)
千百载之后。又不知复出几人。其言愈多。而经之道愈乱矣。故余屡为说以辨之。而世之人不余信也。余友赵镇球 国珍
年十九。献其诗文于礼部成进士。既而曰。此未足以尽吾 (第 197H 页)
 

若曰。栗翁优于孔明。则恐是东方儒家之言。而实非天下之公论也。
有人以曾西卑管仲。畏子路。为东鲁儒家之言。而非天下之公论。则岂非笑话。今此来谕。不幸而近之矣。执事谓栗翁处武候之地。而不能伏义讨贼乎。则请明指其所以不及武候处也。至于论两贤之本源。则朱子谓孔明病于粗疏。其学只是伯。又言。所学不尽纯正。今有谓栗翁为粗疏伯术。不尽纯正者。则执事许之否乎。昔有群小斥栗翁。有擅权慢上等语。此则执事亦恶其丑诋矣。近世乃有指栗翁为气学。又有谓尊崇栗翁者。㬥扬其过失于天下者。未知高见于此。不免有惑志者欤。
答人
老洲曰。明德者。此心全体大用。因人而立名。非物之所可与也。(与 赵国珍。
)明德是就人分上说。不可求之于物。(杂识。)网领条目。分为前后段。而要之不出于明德之体用也。(读书随 (第 53L 页)